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政策解读
权威访谈|“十年禁渔”对长江意味着什么?政策首倡科学家来解答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长江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  
  很多人对禁渔发出 
    “三连问”  
          为什么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  
       为何是10年的时间长度?  
10年后长江会有什么改变?

从长江“无鱼” 到长江“无渔”
  是因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
     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曹文宣说:“我们再不保护长江,
  资源以后就很难恢复了。
  禁渔不仅是保护鱼类的举措,
  而且是关于修复长江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
  这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

  长江禁渔为什么需要10年的时间?
  
  10年后长江还可以捕捞吗?
  

  从2006年开始,
  曹文宣首先提出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
  到2019年1月,
  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
  明确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曹文宣坦言,
  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国家作出长江“十年禁渔”的决定
  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气,
  做好退捕渔民的安置工作,
  希望上岸后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作为和鱼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
曹文宣见证了长江几十年来的变化。他说:“20世纪60年代,我在江西湖口调研,经常能看到上百斤的青鱼,现在都看不到了。2000年以后,白鱀豚、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相继功能性灭绝,让人心痛。禁渔的目的不是说不吃鱼,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更好的鱼、更长久地吃鱼。”
爱长江,就让她喘口气  希望10年休养生息,能让长江更美丽。



 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