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通知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日期:2024-10-31 作者: 来源:长江办 【字号: 打印本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引导文明休闲垂钓,规范垂钓行为,整治违规垂钓,维护禁捕秩序,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现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于20241130日前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changzihuan@agri.gov.cn 

  2.通信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2166号(200333),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源环境保护处。 

    

  附件: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20241031         

 

 附件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 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合理休闲垂钓需求,引导文明休闲垂钓,规范垂钓行为,整治违规垂钓,维护禁捕秩序,保护资源生态,确保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扎实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412)、《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维护长江禁渔管理秩序推进水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要坚持制度先行,因地制宜规范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水生生物保护和公众休闲垂钓需求,科学合理划定禁钓水域;坚持疏堵结合,加大违规垂钓打击整治力度,有序规范垂钓行为;坚持社会共治,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的自治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推进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规范化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二、完善管理制度 

  各地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及水域生态类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发布本地区垂钓管理具体办法。积极推动本地区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开展垂钓管理立法,为垂钓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已立法或出台管理办法的,要科学评估实施效果,主动吸收社会公众意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规范交界水域垂钓管理,涉及省市县交界水域的地方要加强协同配合,推进同一水域上下游、左右岸政策协同、管理衔接 

  三、分管理水域 

  禁止在长江流域以水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垂钓。除上述水域外,在长江流域其他禁捕水域,要结合本地资源分布特点,兼顾公众休闲垂钓需求,合理考虑垂钓人群聚集规律及安全垂钓等情况,科学划定禁钓区和禁钓在禁钓区设置明显标识标牌,标明禁钓区域时间禁钓区和禁钓期外,可以进行休闲垂钓,即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以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允许垂钓的水域和时间,采用符合规定的钓具钓法,获取符合规定种类、数量和规格钓获物,不用于交易获利的垂钓行为。违反垂钓管理相关规定的违规垂钓行为,要依法规范取缔;涉嫌非法捕捞的,要严厉打击整治。 

  四、规范钓具钓法 

  培育树立健康、文明的正确垂钓理念,引导垂钓者规范开展休闲垂禁止使用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钓具、钓法及各类探鱼设备、视频辅助装置;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钓饵、窝料和添加剂及鱼虾类水生生物饵料。各地要科学评估不同钓具、钓法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程度,规范本地可使用钓具类型对新出现的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钓具、钓法,应及时纳入地方性禁用渔具渔法名录。 

  加强钓获物管理 

  要组织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动态掌握水生生物资源变化趋势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科学确定禁止钓获物种类数量(重量)以及最小可钓规格标准,严格禁止钓获物获利交易行为各地要制定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误钓应急救护预案,减少对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伤害。误钓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放回原水体,若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明显外伤的,应及时报告属地渔业主管部门,交由指定机构收养救护。误钓其他禁钓品种及小于当地最小可钓标准的幼体,或钓获物超过允许垂钓量(携带量)的,应当及时放回原水体钓获外来物种的,不得放归天然水体。 

  加强常态化监管 

  各级农业农村(渔政)等相关执法机构应将垂钓管理纳入日常执法范围加强执法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及时发现识别违规垂钓行为,筑牢禁捕水域垂钓监管防控网。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换和执法协作,做好行刑衔接,加大“爆炸钩”、“串钩钓”、“泥鳅党”等各类违法垂钓为和销售、收购钓获物及其制品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渔政协助巡护员作用,健全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区域,主动设立并公布违规垂钓举报电话,持续完善多级联动监管机制。 

  分类处置违规行为 

  按照过罚相当、宽严相济的原则分类处置违规垂钓行为对初次且较轻的违规垂钓行为,以批评教育为主。对多次违规垂钓人员,依法依规处罚,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对钓获物明显超出规定种类、数量规格等要求存在交易获利情形违规垂钓行为,涉嫌非法捕捞的,要依法打击整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推进社会共同治理 

  加强垂钓管理政策宣贯,增强垂钓人员守法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配合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管理作用,加强会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休闲垂钓服务,及时发布禁止垂钓水域及人工钓场信息满足合理休闲垂钓需求引导垂钓爱好者在人工水体、养殖场、休闲农庄、生态钓场、垂钓基地等场所开展垂钓活动。推动发展休闲垂钓产业,努力满足休闲垂钓需求。加强对团体性、群体性垂钓活动的管理服务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鼓励垂钓爱好者发现举报各类违法违规捕捞行为,自觉抵制使用禁用钓具、破坏生态、非法交易等违规垂钓行为,促进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保护 

  本意见适用水域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其他水域垂钓管理政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农办长渔〔20203号)、《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关于加强和规范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通知》(长渔发〔202012号)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废止。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4年  月  日